每週一文

〈孤獨與寂寞
傅孝先

近來生活環境改變不小,結果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我都獨自一人住在一所大屋子裡。除了飲食等事物得親自料理,略感不便之外,一切都很適意,絲毫不感到寂寞。這次的經驗再度證實了我以前的看法:孤獨和寂寞根本不同--孤獨是一種相當自在的感覺,寂寞則使人難堪。


孤獨時一個人擁有高度的自由,似乎可以為所欲為,祇要後果不妨礙別人;注重心性修養的人更會考慮到孤獨時行為對自己產生的影響。古代那些講究「愼獨」及「不欺暗室」的人,在這方面有獨到的功夫。他們常被譏刺為「道學先生」,其實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種素養。正因為心中有著一座神壇,故能孤而不獨。在同一空間之內雖然只有自己形單影隻,但穿過時間之長河卻能與千古風流人物款談交融,相互莞爾。能「愼獨」者多半有著哲學家的襟懷,能像康德似的宣稱:「在余上者星辰之天空,在余內者道德之律則」。孤獨者耽於沉思和冥想,若能悟及自己頭上頂著無垠的星空,胸中具有莊嚴自律,則在此二者外,宇宙人生有復何求?紛紜的人際關係真是何足道哉!美國作家梭羅(Henry David Thoreau)說得好:「我從沒有發現比孤獨更可怕的伴侶」;又說:「我有自己的太陽、月亮和星星,有自己的一個小世界」……

孤獨者無視於空間之寥落,而注目於時間之永恆。傾訴的對象是往昔的聖哲英豪,不願和同時代的人搭訕。他們是超人。寂寞者則戰慄於無限的空間之沉默,想和同時代的人物做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。這是合乎人性的一點願望;人性中的弱點有時正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地方。但他們最好祇和其他的寂寞人士論交、通訊,而不宜寫信給不甘寂寞之士。甘寂寞者都是素心人,秉性澹泊或謙讓,寧可自己喫虧受苦,不忍去妨害別人;而不甘寂寞者則往往是些祿蠹、野心家和機會主義者。失意之際也許願意和落拓如自己一般的人通通信,訴訴苦;一旦機會來臨(不一定要飛黃騰達),即使不與清寒的故人絕交,也至少會不再保持聯絡通訊。 杜工部所咏「厚祿故人書斷絕」一句詩,描寫的正是這種人。


書籍與作者資訊
書名:《文學與人生》,借閱電子書
作者:傅孝先
簡介:浙江紹興人,臺大外文系及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;美國馬偕大學文學碩士,威士康辛大學英美文學博士,曾任威士康辛大學歐城校區英文系教授。他赴美後既潛心於英美文學,更不廢中文寫作

很好看對吧!更多→ 每週一文
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好作家、好文章,吳寧國文講堂每週三都會推出一篇精選時事/文學。如果閱讀後覺得喜歡,甚至想繼續看下去!不妨到圖書館借閱,或是到書籍購買哦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