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07/13

寫作訓練術:生活中尋找靈感



所謂的靈感,從來都不像自魔術帽裡變出兔子...


本文將依「基本功」、「靈感」、「差異化」與「練習」依序說明。

多人在寫週記或作文時,經常因為苦無靈感,絞盡腦汁寫不出半個字來,只得掩卷興嘆:模糊的淚水浸濕了眼眶,不知眼前綠色的方格究竟是稿紙還是綠豆糕。最後只好使出千篇一律的起手式:「今天在學校的時候……」或者乾脆找周公討救兵,雙眼一閉,兩手一攤,嗚呼哀哉。

然而,關於沒有靈感這件事,我想大家都存在著一個很深的誤會:所謂的靈感,從來都不像自魔術帽裡變出兔子,或者發功搓牌就能搓出一張Ace那樣的憑空出現──「靈感」這回事,其實就是基本功的鍛鍊,以及在不斷的探索中,個人風格的養成。


(取自網路)

作文就像打籃球(基本功)
球場上的眾多強者,哪個不是這樣苦過來的...

與過班際籃球賽的人想必都知道:若欲精進球技,必得經歷無限的基本動作與實戰經驗的累積。在練習的過程中,總免不了擦傷、吃蘿蔔乾、扭到腳、閃到腰、跟裁判抗議、承受敵方啦啦隊無情噓聲的屈辱......如此才能掌握一些小小的訣竅,強化心理建設、做出很真的假動作、胯下運球時游刃有餘帥氣的甩一甩頭髮、最後閃過對手的十八銅人陣拉桿得分。試想,球場上的眾多強者,哪個不是這樣苦過來的?

且讓我們把層次拉高到籃壇的聖殿──NBA。稍微對NBA有點了解的人,應該都聽過以下諸君的名字:Lebron JamesKobe BryantMichael Jordan林書豪,這些巨星各有各的球風,有的喜歡砍三分,有的喜歡在禁區衝撞、彈飛對手,有的喜歡從罰球線開外掛起飛灌籃......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全用同一種打法在NBA闖蕩(那樣多無趣啊,我就是喜歡看LBJ超犯規的螃蟹步啊,我就是喜歡看Kobe打爆對手後很機車的嘴臉)。平常的鍛鍊,造就他們在球場上的過人反應,以及與眾不同的巨星風格。

至此,你應該多少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了。

如果打籃球需要基本功,那麼寫文章又怎可能不需要練習,即能一揮而就呢?


(台裔NBA球員,林書豪,取自網路)

唐代的「詩鬼」李賀,每天騎著一頭蹇驢在街上「覓詩」,一旦看見觸動心弦的景象,便提筆將之記錄下來。我們也許可以仿效他,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,將眼前所見、心中所想,運用想像與修辭,化為文字寫下來,或是在發FB動態時,用更細緻的、更精確的文字來表達。

你可以用簡短兩三行文字記錄街景的變化。

例如:為甚麼總是新開的飲料店或彩券行霸佔領了整條市街,而不是書店或水果攤呢?這背後反映了甚麼現象?你與一隻流浪狗的互動、對一則新聞話題的觀點、考試拿高分時自己雀躍的感受、被好友欺騙的心情……

久而久之,你的思考與觀察自然會有所進步。

從生活出發(找靈感)
從現在起,去觀察吧,去感受吧...

如,現在讓你去描寫「一個六月的午後」,你會關注的是熾熱奪目的陽光、在熱氣中扭曲變形的街道、暴雨過後一漥一漥的水澤、水澤中倒映的街景,還是其他?

你看到了甚麼與上述景象互動?

是一隻趴在綠色變電箱上伸懶腰貪睡的貓、穿著短褲的女子戴著顯眼的墨鏡在公車亭下等待、留著鼻水的小孩愉快地舔著冰棒、倉皇避雨的行人,抑或是甚麼?

你會用觸覺去感受黏膩的空氣濕度,用視覺比較溽暑的街頭與嚴冬有何不同,用想像力去描繪你心目中寧靜的夏天,或許你會更自覺地想:除了這些寫法以外,還有沒有其他可能?

如果我們將寫作題材換成「暗戀後的第一個早晨」、「最悲慘的一天」、「比食尚玩家主持人強悍十倍的食物描寫」、「聽五月天嗨歌時的感受」、「手機被沒收的日子」、「目睹家裡的狗狗生小狗時的心情」、「班際籃球賽的精彩回顧」呢?

這些生活上經常遇到的事件與情境,你不可能沒有感覺吧?

試著想像:這篇文章完成後,將要交給你最在意的一個人讀,你會希望他透過這篇文章,發現怎樣的你?

寫作──無論是作文、週記、情書、道歉信、報告,就是思想與感情的傳達。表達方法的優劣、內容的深度等等,都是可以訓練的。還記得上面的比喻嗎?寫作就像打籃球一樣。只不過,寫作比打籃球更棒的一點是:你不必和別人爭場地,不用報隊三對三等到天荒地老,不需要為了別人的小失誤而感到傷神。

寫作,只需要一枝筆一張紙,或者一支手機、一台電腦,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面對自己的心,與自己對話。


(取自網路)

所以,從現在起,去觀察吧,去感受吧。試著把你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,化為文字表達出來,那怕只是50100字,那怕只是一小段心情的紀錄、一小節景物的描摹,也不要害怕去寫,慢慢的,你會找到自己的風格,「靈感」之神將再度出現──這就是寫作的基本功,也是進步的唯一法則

強化自己的必殺技(差異化)
不要一味的羨慕旁人,別人有他的專長,相對的,你也有你的特色。

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想法完全相同,一如沒有兩位球星的招牌動作、投籃姿勢會一模一樣。因此,寫文章這回事,其實就是個人風格的表達。如果這些球星在苦練後皆能研發出自己的獨門絕技,那麼你的文章為甚麼不能顯現出個人的獨到氣質?

蘇轍(唐宋古文八大家裡,「三蘇」父子當中,那位年紀最小的蘇轍)在其著名的〈上樞密韓太尉書〉一文中寫到:「文者,氣之所形。」他認為氣質是文章的本源──換句話說,你有甚麼樣的性格,就會寫出甚麼樣的文章。豪放的人也許喜歡大江大海的壯麗景致,婉約的人則偏愛纏綿悱惻的幽微情思。就如同漫畫《獵人》裡,許多角色都學會了「念」,卻各自依循著「強化系」、「放出系」、「具現化系」等不同的特質,開發出專屬的絕招。


(日本動畫卡通,獵人,取自網路)

所以,不要一味的羨慕旁人。別人有他的專長,相對的,你也有你的特色。

而練習的目的,就在於找出自己的特質,並且持續強化它。

你如擅長思考,就以理路辨析作為自己的必殺技;
你如精通心境的描寫,就把情緒的渲染當作自己的獨門絕活;
如果你的個性健談,何妨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在文章之中。

當這門技藝練得爐火純青,學習其他的風格也就不再是難事了。

練習

若是你願意更深入了解自己,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問題:
在寫作時,寫到哪一類的題材自己特別有感覺?是景物的描繪嗎?心情的描摹嗎?道理的分析嗎?抑或我很會說故事呢?還是我在進行對話的描寫時總是非常生動?檢視你過去的文字,哪些會令你感到心跳不已,彷彿重回當初的時光?

你也可以去尋找相關的書籍當作目標:
若你熱衷科幻想像,不如去閱讀艾西莫夫的《基地系列》;
若你喜歡華麗的文字、人性的觀察,那就以張愛玲的小說當作學習的範本;
若你鍾愛生活的品味,何妨去圖書館借本柯裕棻《甜美的剎那》一讀;
你如愛吃,參考林文月的《飲膳札記》吧;
你如愛自然,讀法布爾的《昆蟲記》吧;
你如愛美感,為甚麼不試著品味蔣勳《美的覺醒》……

自我的探索,與典範的追求,就是強化必殺技的絕佳途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