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12/31

我看馬拉拉


高中生寫作
生活在和平地區的我們,恐怕很難想像,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,仍有許多弱勢被欺凌。而誰又願意冒著生命危險,不願成功與否,挺身而出。馬拉拉就是其中之一,爭取自己和所有女性的受教權,即使在過程中遭到迫害,也不曾因此退縮。

二零一四年,年僅十七歲的少女,獲得了諾貝爾委員會的肯定,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得主,一年之前她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的一場演說,震驚了全世界,也讓當時的我佩服她的勇氣和毅力。生活在巴基斯坦邊境,水深火熱的生活環境,連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艱難的挑戰。誰還有力氣去爭取其他的權利,但馬拉拉大聲地向世界呼喊:「坦利班以為子彈能讓她閉上嘴巴,但她失去的只有懦弱和恐懼,並更加的堅定與努力。」

對我而言,馬拉拉的所作所為,彷彿是達成不可能的任務,就連在生活周遭能夠將自我拋諸腦後的人也寥寥無幾,更何況是在自身難保的戰亂地區。而她的付出,都看在全世界的人眼裡,有了拋磚引玉的功效,讓更多的人站出來為弱勢發聲。

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社會,是件不容易的事,在現代社會中更能看見,我只希望在未來的路上,在任何事之前都為別人多想一點,少一點自己的私慾,從自己開始改變社會,不一定要他人看見自己的付出,只求待人處事問心無愧。
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