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1/27

閱讀心得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

2020高中寫作班 新竹女中一年級 周禹彤

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這本書,透過九個孩子的成長故事,描述作者童年生活在中華商場的回憶。而所有的故事,都與天橋上的魔術師或某一個魔術時刻有關。

〈九十九樓〉中,五金行的小男孩馬克,看著父親每每喝酒就毆打母親到血跡斑斑。成年後的馬克結婚了,卻無法接受生孩子。因為他想起小時候深愛著爸爸和媽媽,也相信自己的父母相愛,只是他們愛的方式不同,父親無法冷靜的愛著母親,而母親也沒辦法完全不恨父親而單純的愛他。這讓馬克時時刻刻懷疑自己做父親和愛的能力,導致了他的婚姻不美滿,最後以自殺結束了生命。

文中「電梯」象徵著傷害的逃避。在某一次馬克經歷家暴後,他跑進女廁,按下了和玩伴一起畫的九十九樓的按鈕,進入了一個神祕的世界。在這個世界裡,他是隱形人,他不用再遭受父親的虐待,但看著母親為了找他而四處奔波,他心裡定是難過的,雖然遠離了傷害,卻也讓愛他的人增加了負擔。可惜的是,母親為他做的這一切也沒能將童年被摧殘的心溫熱捂熱。

故事中將「家暴」寫得很隱晦,書中的鄰居家小孩湯姆,把毆妻說成夫妻吵架,又說「但酒醒了以後馬克他爸又很後悔,在熱鬧的商場跟馬克他媽下跪道歉,就像馬克他媽是電影明星似的」而覺得很好笑。也許以小孩的心態看整個故事,才能不那麼悲傷。

〈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?〉一篇的主角是鎖匠之子,廟口的石獅子託夢給主角,才讓他得以在阿姨家失火時,用私自打的鑰匙救出阿姨的女兒佩佩。年幼的他一直認為鑰匙和鎖是成對的,直到十年後佩佩在房間裡自殺,他才頓然醒悟:那把鑰匙並沒有使佩佩從那場火災中走出來,阿姨的死對佩佩來說是無法抹去的傷痕。

他打開了鐵門,卻打不開佩佩的心門。

長大後明白,世界上有太多用鑰匙打不開的東西,但要相信——一把鑰匙被打出來之後,也許總有一天會找到它應該開起的東西。

在〈金魚〉中,主角是被阿姨和姨父養大的,他喜歡上算命仙的女兒特莉莎,在高三時因身處在城市的另一端而停止來往。鑒於幼年的家庭經驗,他不打算成家,都以召妓來解決生理需求,不找熟悉的人,怕因此而產生感情。後來他成為百合的常客,得知特莉莎是她的妹妹,兩人又再續前緣。

算命仙家有一隻透明的金魚,是魔術師變的,那隻金魚象徵著主角和特莉莎的愛情,特莉莎離家跟隨姊姊百合前往台中的那天,金魚最終死去,變的透明,如同從前的愛戀像冰塊融化,化冰為水,是往日唯一的留念。

這本書看似輕鬆溫馨,實則闡述著悲傷的故事,只是作者以兒童的角度看整個故事,兒童看見了一切,什麼都不錯過;但許多時候因認知有限,而不明白其中意義,像極了我們常說的「當局者迷」。或許作者正是想以這樣的方式,即使不堪回首的往事,也希望有較圓滿的結局。

在聯合文學的報導中,吳明益曾說:「小時候都會經歷一些大人們之間,或生活環境裡發生,對我們來說會有決定性作用的事。那作用不一定會立即表現,但我們在心裡會一直記得,可能到長大後才產生影響。」我想,作者想傳達的是:孩子會歷經許多傷害性的事物,才得以成長或永遠受傷,而這些記憶將成為人生中重要的篇章,不再因任何理由而消逝,彷彿停留在魔法時刻裡。如書中提及的「電梯」象徵著逃避傷害、「鑰匙」象徵著能打開封閉之物、「金魚」象徵著愛情──這都是人生中會遇到的事。而作者藉由一個個小故事,教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的難關,也讓我們在書中人物的帶領之下,體驗一次精彩的人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