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1/27

閱讀心得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

 

2020高中寫作班 實驗高中二年級 李科逸

魔術彷彿會帶給人一種神祕的力量,也許是因為給觀眾不可捉摸的感覺,這本書的書名「天橋上的魔術師」似乎也有魔力地吸引我的雙眼,為了一探究竟如此變幻莫測的魔術背後的真相,我翻開這本小說。

魔術看似真,實是假,但書中天橋上的魔術師,與一般的魔術師截然不同──他表演「真的」魔術。作者透過這個角色告訴讀者: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陷入虛實的泥沼。此外,書中大量使用今昔對比、主角轉換和虛實交錯的手法,也與前述主題呼應,為全書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。

在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一文中,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。故事主角是一個老實的小孩,看到魔術師攤位上琳瑯滿目的魔術道具,儘管擔心被家人罵還是偷偷得花錢去買。有一次魔術師表演一個小黑人的魔術,他僅用黑紙剪出一個人形再念幾句咒語,小黑人就跳起舞來。如此奇妙的魔術深深的吸引主角,他求魔術師教他這個魔術。然而魔術師說:「我所有的魔術都是假的,只有小黑人是真的,因為是真的,也沒有祕密好說。」

在這裡,會跳舞的小黑人象徵「經過偽裝的事物」。小黑人其實只是從筆記本剪下的一個圖形,換句話說,它不過是一張紙罷了,魔術師之所以不告訴主角小黑人的秘密,目的是希望主角不要盲目地相信眼前看到的東西。然而年幼的主角沒能理解話中的涵義,在魔術師將離開商場時,仍然殷切懇求他傳授秘訣。魔術師臨走前贈與主角的一顆眼珠,正象徵交給他不同看待事物的觀點,期許他不會再被事物表象蒙蔽。

〈九十九樓〉一文,也是我很喜歡的一篇。湯姆和馬克是兒時的玩伴。有一次馬克爸爸因為喝酒,又家暴馬克和馬克媽媽,馬克終於忍不住拿鐵鎚反擊,憤而離家,三個月後才灰頭土臉的回來。在馬克失蹤的這段期間,懊悔的父親派出了大量人力,都遍尋不著兒子。事後馬克才把真相告訴了好友湯姆:原來,那天馬克躲到廁所,廁所牆上畫著湯姆和馬克想像中的電梯按鈕。馬克想起魔術師曾對他說:「若你不想被人找到,就到那間廁所裡,按下九十九樓的按鈕吧。」於是他按下了按鈕,出來廁所後,發現周遭的景觀一如往常,唯一不同的是:他看的見別人,別人卻看不見他。

書中的電梯象徵一個暫時逃避的空間,事實上,不是別人看不到馬克,而是馬克不願意讓別人看到他,他想逃離一切,卻又無處可去,只可惜最後還是必須回到現實中。這讓我想到生活上有很多不想面對的事,像是考試、報告等等,心中總是想著可不可以跳過這些事,然而就算我能一時逃避我該做的事,終究我還是得把我的本分做好,就像即使作者變成透明人仍然無法改變父親家暴這個事實。也許我們應該嘗試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它。

至於〈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〉一文,則令我感慨甚深。主角為了掙錢到餐廳門口穿著大象布偶裝發氣球,在發氣球的時候,她意識到取悅小孩當下很快樂,不過日子久了就麻痺了,甚至感受到一種要吞噬她的孤寂──小孩只認識大象不認識她,而這種快樂只屬於大象,脫掉大象裝做回自己時,反而被強烈反差的孤寂感佔領。

書中的大象裝,象徵著虛偽的自己,為了適應這個社會,我們會刻意把自己包裝的符合別人的期待,但是日子一久,會發現這樣的自己不是我們想要的,甚至連自己真正的樣子都陌生起來,作者想藉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──做自己,不要在他人的眼光中迷途。

我們常被父母或是社會賦予許多期待,然而那並不是我們實際的樣子。我父親希望我成為一名醫生,不過我的志向一直都是成為一名歌手,也許成為一個「假」的我可以賺很多錢,可以讓長輩開心,做真的自己才是我內心真正的嚮往。

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一書中,充滿了真假的矛盾與虛實的迷離,作者透過魔術師之口傳達一個概念:你所看到的一切不一定是真的。你看到的可能是你相信的,抑或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,然而你不用也不應該活在別人的想像中。我們要有能力分辨虛實,不被真與假所迷惑。

我很喜歡這本小說,每一則故事都值得反覆咀嚼,故事中的魔術師扮演著啟蒙者的身分,嘗試啟發每個遇到困難的小孩。或許,魔術師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書中角色,而是為了點醒正在看書的讀者。闔上書頁,我彷彿看見魔術師又從方形的手提包中拿出小黑人,在我面前跳著那神秘的舞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