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1/27

閱讀心得《人類大歷史》

2020高中寫作班 新竹高中一年級 謝承諺

「人類從何而來?」這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。夜闌人靜時,我總會抬頭看著那繁星點點的夜空,想著我們這微不足道卻又神奇的生命,是如何起源的。為了探究這個問題,我開啟了一本顛覆我想像的書,一本一路從物種競爭談到工業革命,甚至是現代科技的書──《人類大歷史》。從人類談到歷史,從歷史談到人類,《人類大歷史》跟其他有關人類的書不同,這本書不是只有探討到所有人類的重大變革,更談到他們之間的環環相扣,而能使讀者層層深入,又超然其上,獲得「見樹又見林」的眼光。

《人類大歷史》先以「人類」這個物種說起,這個物種沒什麼特別,卻登上世界霸主的寶座,看似不可思議,實則有跡可循。雖然在單打獨鬥上佔不了什麼優勢,但在多對多的情況下,人類卻又有絕對的勝算──因為人類能夠以互相信任為基礎,形成大規模的合作。而這項能力也引領人類從採集社會進入農業社會。經過漫長的幾千年後,我們開始建立帝國,展開地理大發現、工業革命,甚至是發明金錢和宗教,這些全都是基於我們的「想像力」逐步推演完成的,而這一些「想像力的產物」,成為不可撼動的地基,支撐起人類歷史文明輝煌的殿堂。

  本書可以分成兩大部分:史前時代和現代。史前時代最重要的是農業革命,而現代最主要的則是金錢對人類文明的衝擊。

  農業革命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然而,人類從以前到農業革命之前都是以採集、狩獵維生,突然開始種菜、種田,勢必會產生一些問題:在農業開始之後,人類沒有攝取到多元的基本養分,每天都只吃固定的小麥、稻米,久而久之,開始罹患了夜盲症等因營養攝取不足而導致的疾病。此外,因穀物堆積而引來的老鼠,更將鼠疫傳染給人類。雖說定居的生活比以前更安全,但是每每有雨、有風暴時,也得隨時擔心穀物歉收。

這麼說來,農業是不是弊大於利?是的。但是,也沒有回頭路了,因為任何一個複雜的農業社會想走回狩獵和採集,就只有崩潰一途。所以,在書中作者形容農業革命為「史上最大的騙局」。

在這裡,我的觀點和作者略有不同。農業革命雖然是疾病產生的罪魁禍首,卻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,讓我們能夠將更多時間用於產業分工,從而不斷地精進科技、發展文明,因此不宜一概以「騙局」名之。其實,採獵、農業社會各有利弊,追根究柢,古早時代的人類只是在其中取一個折衷的平衡點做出選擇。

主導現代歷史最主要的因素是:資本主義和金錢所組成的自由市場。只要市場崩潰,所造成的損失會遠大於戰爭。就在2020年,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,引發了名為「2020經濟恐慌」的事件。這起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甚至比SARS事件、911事件、金融海嘯三者總和還大。不僅導致秩序的混亂,更導致了人們的惶恐與重大的損失,可見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。

類似現象不是21世紀的專利,早在1717年,法國就有一家名叫「密西西比公司」的公司,謊報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開拓情況,兩年內就讓股價高到破表,但是,這誇張的數字讓人感覺到不對勁。於是,越來越多人出售股票,造成股價雪崩式下跌,而政府試圖挽救頹勢,卻仍無力回天,終於經濟崩潰。一連串的骨牌效應,更使法國在7年後的戰爭中輸給英國,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,政府加重苛稅,最後引發了眾所周知的「法國大革命」。從這起事件中,不難看出經濟的力量非常強大,但是也只有經濟強大的力量,能成為社會的基礎。

作者哈拉瑞在書中所傳達的不是只有各個事件的始末,更希望的是能培養宏觀的角度與瞭解人類的無知。他在書中說到:「要以整體而非單一時代的觀點來解剖歷史,會發現各個時代的進步都會有其背後的原因,但是,進步不一定是好事。」這句話很有意思,讓自以為聰明的人類謙遜,視野更廣大,正是這一本書的宗旨。

看完這一本書後,我看待事情的方式起了很大的變化。遇到紛爭不會馬上干預,而是會先仔細思考事情的始末,原始察終,因為,我更了解「明白事理」之要。書中提及,明白事理和專注是成功的兩大因素,雖然還不能完整實踐,但是我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培養和哈拉瑞一樣:獨到的目光,和敏銳的洞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