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5/09

學習歷程之必要性


2021 新竹女中 一年級 蔡舜芸

一零八課綱推行的學習歷程總共分為三大項,分別是課程學習成果、多元表現和修課紀錄。其中須學生上傳的是前二者,分別為上課過程中的內容與反思,包含自主學習成果、競賽、檢定紀錄、幹部表現和志工服務的項目;後者則由高中端自動上傳至大學端,為量化的評量標準。上述三者皆是大學教授參考評分的項目。

由於學習歷程和申請入學息息相關,所以許多學生和家長可能具有以下疑慮:學習歷程不具參考價值,有些家長可能為了小孩有更精美的學習歷程,而花錢請補習班製作造假,或是要求學校老師給予範本並協助修改;再者,課堂中老師須應付學校課程進度,又要準備學習單或報告供學生製作學習歷程,而學生也要準備考試和撰寫學習歷程,根本是蠟燭兩頭燒,無形中增加師生負擔;最後,多元表現包含檢定和競賽表現,對弱勢學生來說更是不利,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錢財去考取證照,所以學習歷程的施行反而擴大了弱勢族群和一般學生間的差距。

然而,針對上述三點疑慮,教育部給出了回應。學習歷程主要是反映學生的學習熱忱和動機,以及反思能力。而大學端對其也具備「抄襲比對」的機制,且若備審作品讓教授留下印象,面試時定會被追問,如果學生不具相應程度,容易被揭穿。再者,課程中授課老師可把課本內容製作成學習單或進行分組報告等活動,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吸收課內知識同時製作學習歷程,如此就能避免加重師生負擔。最後,大學端重視的是對本系的學習熱忱,而非大量的競賽經驗,且教授想要看見的是「有能力面對未來知識的實踐者」,所以展現出個人的學習特色和具備的能力才是重點,若只有精緻的包裝,並不會獲得教授青睞。

學習歷程的核心為讓學生具備反思能力,和探索自身的興趣。且大學教授注重其中所呈現的個人特質、能力及熱忱。故我認為學習歷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,由此可讓自己及教授發現個人與眾不同的特色,並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,去追求及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