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5/09

學習歷程之必要性

 

2021 新竹女中 一年級 劉芳妤

一零八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,包含修課紀錄、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。其中修課紀錄由學校上傳,課程學習成果是上課相關的報告,多元表現包含自主學習計畫、檢定證照、服務學習等非修課紀錄之優良表現。這項新制度有幾處讓許多師生與父母產生疑慮,如課程學習成果、服務學習、檢定證照等內容。

常見的疑慮有:一、學習歷程不具參考價值。因為上傳時間缺乏彈性,學生上傳的資料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;再者,學生的報告單純為檢驗而上傳,互相抄襲、造假,失去參考價值。二、對弱勢學生不公平。弱勢學生常有設備不足、資訊不對等的問題,他們在參加營隊、或考取證照等方面也常面臨困難,學習歷程的檢驗標準對他們來說相當不利。三、志向不明,歷程與未來申請科系不相應。因為有上傳時間限制,可能導致先前上傳的歷程與最終申請科系不相關之情況。

以上疑慮皆有相應處理的配套措施。教育部於一零九年宣布延後上傳期限,保留充裕的學習時間。而抄襲、造假的問題,則由資料庫系統比對,若上傳作品讓教授留下印象,面試時絕對會被追問,程度不足馬上就被拆穿。而多元表現重質不重量,弱勢族群即使面臨資源不平等的問題,只要讓教授看見熱忱與堅持,也同樣有機會。最後,若內容與申請科系沒有對接,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只要教授能從中了解學生的問題處理態度與學習力,同樣可以吸引教授目光。

在舊課綱中,學生總等學測結束後再準備備審資料,新制度的初衷,便是希望高中生不要臨時抱佛腳,錯過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科系。所有上傳的檔案只要能呈現自己的學習動機、熱忱、以及獨立思考的態度,符合教授的考核標準,就能獲得青睞。不須過度華麗,只需將所學忠實呈現,才是學習歷程制度創立的初衷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