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高三 賴愛平
所謂專才,即一貫地專注在某一領域,自始至終地專精。然而,在具強大篩選機制的市場中,專精只被視為一個基本指標,專才之價值較容易被計算。因此,我認為成為通才較專才更有競爭力。
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:「我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」大學時期的他就讀哈佛人類學系,而非音樂系。他知道,如果就讀音樂系,必可以成為一位琴藝精湛的大提琴專家。但是,所謂成功並非只是將樂曲演奏出來,而是讓聽眾一起進入那音樂的世界。由他的選擇可得知,一位專家也是可以跨足兩個領域,可自行調整比重,而非一輩子做同一件事。
在職場上,若沒有其他訊息可參照時,專精就是個技能指標。在這人才濟濟、大家都想取得好工作的社會中,如何脫穎而出便是當即的難題。以雇主的立場而言,相較於通才,計算專才之價值較為容易。許多人認為專才較容易。許多人認為專才較容易有名聲,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。然而,第一名只有一個,想專精同一項目的人卻如過江之鯽。此時,專才還能穩穩地站在自己的單一領域嗎?
擁有一技之長並非不好,只是不必一生只專攻一個。在擁有兩個以上的專長時,對於工作的選擇與自身的想法也會變得較多樣,而不是對其他事一無所知。因此,我想成為一位通才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